近期,一位兄弟推荐了他的相亲历程,听完后我哭笑不能,却又深感无奈。
他的故事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农村相亲市场的荒诞与现实的交织。
兄弟被家安排去相亲,原本说好两个媒人,每个人200,总共400,他感觉还能同意。结果第二天,事情开始不靠谱起来。第一个媒人带他去找第二个,第二个又说还有第三个,光是接这三个媒人,就花了4个多小时。
终于到了女孩家,见面10多分钟,加了个好友,相亲就结束了。
最后算账,三个媒人,两女一男,给了500,女孩的姥姥还收了200,总共花了700。
兄弟看了看女孩的照片,也就是城市里普通的打工女生,但在当地却颇受青睐。
他前脚刚走,后面还有三个男孩在排队,场面堪比“上钟”。
听完兄弟的讲述,我忍不住感叹:这哪是相亲,分明是一场买卖!
从媒人到女方家庭,每一个人都在这场“买卖”中分一杯羹。媒人成了“中介”,女方家庭成了“提供商”,而相亲的男孩,则成了“买家”。
更讽刺的是,这种“买卖”在农村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。
每年都有专门的“媒人团队”活跃在每个村庄,要我说,干脆雇一些女孩来“门店经营”,加个好友就能赚700,10分钟的收入比在城市里跳莎莎舞还高。
在农村,恋爱和婚姻总是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意义。
男士的经济条件、家庭背景,女人的年龄、外貌,成了衡量一段关系是不是“适合”的主要标准。情感本身反而成了次要原因。
在这种“物化”的恋爱模式,大伙更多的是在完成一项“任务”——结婚、生子、传宗接代。
而且不少男孩是一点都懂不起,譬如这个兄弟,他相亲前后认识了十来个女孩,每一个女的他都去说一句:我是来找结婚对象的,如果不适合,就说了解。
这种说法就是最傻的。自以为是非常严肃非常认真,事实上,就是被性压抑给逼疯了,又急又色,很猥琐。
女的长什么样、身材怎么样,这类都是一清二楚的,但人品性格三观却不想去知道,说白了,这位兄弟就是想借着相亲找一个工具罢了。
这么着急找工具,甚至都不想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也不想投入资源,从女生的角度来看,就是价值低。由于资源有限,都不愿付出本钱。
急着成交,他们就提价,又尽显底价值,他们就打退堂鼓了。那请问,这么聊又怎么样相亲成功呢?
有些时候,真不是女的要“慢热”的,只不过给兄弟一个体面罢了。
而与农村相比,城市中的恋爱愈加“理想化”。
城市女人追求独立、自由和平等,她们更重视情感上的契合,而非物质条件。然而,这种“理想化”的恋爱模式,也带来了新的问题。
城市中的单身女人愈加多,她们不想凑合,宁可单身也不愿进入一段不完美的关系。
而城市男士则面临着更高的婚恋本钱,房屋、车子、存款成了恋爱的基本门槛。
这种现实重压,使得城市中的恋爱也充满了焦虑和不确定性。
于是,城市里的单身女生愈加多,农村的大龄剩男也愈加多,两头的钱最好赚。
城市女生追求独立和自由,不愿凑合,而农村男生则受限于经济条件和地域限制,很难找到适合的对象。
怎么样改变?
1、打破信息壁垒: 借助网络平台,拓宽交友途径,打破地域限制,江西彩礼贵我就去其他城市。
2、提高自我价值: 无论是农村男士还是城市女人,都要不断提高自己能力,扩大社交圈层,增加自己吸引力。
3、转变婚恋观念: 摒弃“颜值、物质至上”的观念,向下兼容,探寻真的合适我们的另一半。
4、理性看待相亲: 相亲只不过认识异性的渠道之一,要多种渠道尝试,譬如街搭,量变引起质变。